衡复风貌区的梧桐光影是秋日时节人们的心头爱,如果逛逛马路喝杯咖啡,再到历史建筑老洋房中看一场沉浸式演出,十分惬意……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专业展演板块组成部分,2024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在11月举行系列活动。连日来,一部创新的沉浸式声音交互作品《梧桐影韵——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的声影回忆》在衡复艺术中心园区夏衍旧居上演。
迈进夏衍旧居的马蹄形门洞,夏衍的文字铺满前厅的天花板与主墙面,其所作《野草》的诵读声响起,这样一道声音景观引人们进入一场轻巧别样的沉浸式体验。客厅的留声机中响起舞曲,一支《梧桐影韵》引用了上海老歌的流行曲风,词曲却是全新创作,讲述了对这片充满历史记忆和音乐底蕴的城市街区的回忆。原来,这部作品由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艺术总监、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安栋教授领衔担纲创作,携手上音数媒学院的戴维一副教授、董天晟,以及音工系房大磊副教授、音乐剧系的马良导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蔡张蔺等青年教师共同主创。融合人工智能(AI)和扩展现实(XR)等前沿科技,将上海的城市文化记忆以全新的方式活态呈现。
“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由“女主人”引进书房,这里响起黄自谱曲的学堂乐歌《西风的话》,这首上海市民自幼耳熟能详的歌曲,最早收录于上世纪30年代《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历经近百年光阴,仍然是小学音乐课上的保留曲目,见证着民族音乐教育的启蒙与崛起。旧居书房里,窗户纸、木地板都是天然的投影屏幕,歌词字幕随着影像播出,人类能随时开口合唱。此情此景,音乐、建筑与城市,彼此交融。
追随着乐声走进厨房,苏州评弹响起,充满生活气息的碗盆声,小馄饨、油爆虾等本地吃食都“上桌”了,又是光影交错中的“三味人生”。入座餐厅,在上海历史影像与现场歌谣的包裹中感受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精心设计的空间音频赋予整个建筑鲜活的生命,在沉浸式演艺的加持下,关于城市老建筑的故事走向无限敞开。
“我们不特意追求高科技的应用,而是希望以流转自如又浑然不觉的方式,将恰到好处的技术元素,自然而然地置入老建筑之中。其实无论做什么艺术作品,尽量把人为和技术的痕迹缩小,对观众来说,技术的功能是衬托艺术的完美呈现。”安栋说。通过沉浸式XR剧场的形式,观众被带入一个融合演绎、交互、对话和舞蹈的多维空间,唤醒对“衡复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区”的情感记忆,构建起从衡复出发,最终归于上海的文化叙事。
重温一种生活方式,更新一次城市叙事,演艺新空间与上海在地文化巧妙融合,以数字文旅更新着城市品牌——从衡复出发,终归于上海。业内人士认为,这部声音交互作品运用数字科技打造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体验,在历史音乐的视听符号与现代数字科技的碰撞中,为衡复文化风貌的描绘注入了活力,为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代表人类能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这里面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在数字化快速的提升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致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AI、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涨的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亮眼“成绩单”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12-04
磊工新材料获得模具滑块外表抛光设备专利可对模具滑块进行滚动翻面
金融界2024年11月15日音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数据显现,磊工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获得一项
12-04
钣金机箱加工的修整必须要格外注意哪些方面?-忠艺隆五金
钣金机柜加工的修整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它关乎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
12-04
余姚大器橡塑制品获得直排式橡胶危在旦夕硫化机专利有利于在运用的过程中安稳固定模具和确保作业压力
金融界2024年11月25日音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数据显现,余姚大器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一项名
12-04
忠艺隆五金|钣金机箱有哪几种加工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的提升,审美潮流也在一直在变化,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也慢慢变